Tuesday, February 22, 2011

揭秘中国政府最高智库

【多维新闻】中国最高智库转眼间已经快要两岁了,中国之声近日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揭开最高智库的神秘面纱。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2月22日报道,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有两扇如果不留心看,可能就会错过的、由南向北开着的大门,门口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特别醒目的牌匾,大门里整齐的坐落着几栋大楼,这里就是中国最高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所在地。

智库,出现于二战之后,也称“智囊团”,是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主要为政府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最为国人熟知的,要属成立于1948年的“美国兰德公司”。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作为中国最高智库,它和中国乃至世界其他智库相比,有何特别之处?魏建国将其概括为两个字“实际”。

魏建国介绍说,智库在成员的选择上,和亚洲其他成员不一样,有三个结合:在职和离职领导干部相结合,比如有些在部委担任过领导工作,现在离职了,但他们有很多经验;也请了一些在职(领导),他们对经济问题比较敏感。学者和企业相结合,企业领导不仅有央企、还有民营的,可以代表企业的方向说话。”

智库成员大部分是博士后,在学术研究上,他们的背景和经历都非常丰富,有的在国外,有的在国内,特别是在一些项目都担任过非常好的领头羊。其他是做交流和服务的,下面的部门有很多,像交流部,主要负责对外,和智库交流,比如和美国基辛格传统基金会、兰德公司等都有很好的关系。

他们注重借助外力,就是把其他在这些方面有特别专长的研究团队或特别优秀的专家的思路收集起来。他们有更大的一支队伍,就是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理事们,190余个专家,作为最基本的力量,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然后再交流,再把研究成果,报给中央领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理事有190余人,理事长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4位顾问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原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还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北大教授厉以宁等8人作为执行副理事长身份出现,而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是常务副理事长。

据介绍,象樊纲这样的专家,不仅在外面是学者或在其他机构工作,同时也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有一些内容,都是请樊纲过来,共同策划,然后樊纲再选择需要哪些研究员。一些重大研究结果也由樊纲向外面宣布。有些大论坛也请樊纲主持。这些都是樊纲作为中心成员必须要做的,没有稿酬和报酬给他。

他们的一些研究报告是通过专家自己在电台、在网络上面进行宣讲。每天都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学者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在媒体上发言。

魏建国称,他们的口号是“用最权威的人士,说最权威的话”。这是一个高端平台,可以进行很多思想交锋,也与观

众互动。这一期,2月23日,他们准备做大宗商品,请到了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竞争市场咨询委员会委员戴维,也请到了美国必和必拓公司首席执行官高瑞思,一起当面谈谈现在大宗商品为何会涨价?涨价以后的趋势是什么?对中国和世界经济来说,美国究竟应不应该涨价?,像这些高端的带有权威性的人员来参与论坛,能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思路,也让企业知道该如何去应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简称:国经中心,英文缩写:CCIEE) ,2009年3月20日正式成立


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是集中经济研究领域高端人才并广泛联系各方面经济研究力量的综合性社团组织。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成为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他的身份及领导层的“豪华”阵容,使得新智库备受海内外瞩目,一时有“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之称。这个新智库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原来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际合作中心和对外开放咨询中心两大智库。

新智库成立之际,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方兴未艾,不明朗的形势和前景使国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决策面临严峻挑战

 。而国内现有的高层决策咨询体系,则似乎难以有效地帮助决策层应对眼下的复杂局面。就在曾培炎“履新”的2009年3月份,从全国“两会”到官方媒体,针对经济学家和智库机构对经济形势判断失误的批评不绝于耳。国经中心成立前一天出版的《瞭望》杂志抨击一些智囊专家只会“揣摩上意”。在此背景下出世的国经中心,因而被寄予期望。“这是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级智库的一次质的飞跃。”国经中心研究人员之一,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评价说,中国智库体系的变革刚刚开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