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当前没有几个经济问题(如果有的话)能比这个问题更重要。我刚在北京参加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China Development Forum),该论坛汇聚了中国的高层政策制定者、学术界人士与西方商界领袖、学者,这一问题始终在我脑海中萦绕。
外界对中国这位巨人维持快速增长的能力越来越悲观。人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过度投资和债务负担沉重三个方面。我也认为,即使以中国已经成功应对的挑战为标杆,转向增速较慢、但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也是一项异常艰巨的考验。然而迄今的事实证明,打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会成功是愚蠢的赌注。当一匹良马遇到一道新的障碍,马的胜算肯定会大一些。但就算最优秀的马也可能被绊倒。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一份宝贵的背景文件中,阐述了中国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里面强调了几个新形势。
首先,中国已经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6700美元。中国正开始向成为一个发达经济体努力,史上完成这项任务的国家不多。
其次,国际环境已不如以往有利,部分原因是高收入经济体在结构上如此疲弱,还有部分原因是中国经济相对于其他经济体已显著变大了。
第三,中国经济自身发生变化。潜在增长率已下降至7%-8%,原因包括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产能过剩即使按中国的标准来衡量也变得十分严重;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其推动因素是地方政府债务、房产泡沫和影子银行业的增长;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已超过50%,可它的城市遭受着一系列弊病,包括污染问题。最后,资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已触及极限,尤其是水资源,这种资源不是可直接交易的大宗商品。
去年11月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官方的回应。它是中国下一轮改革的蓝图,其中引人注目地提出要推行重大的制度和政治改革,包括由“行政审批制度”向“法治”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要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这些都是西方人所熟悉的。
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角色要发生变化。它还意味着新进入者在能够开展哪些业务的问题上将面对“负面清单”,而不是“正面清单”:企业将可以从事任何没有被禁止的经营活动,而不再需要审批。户籍制度改革也是此轮改革的重点之一,它将允许1亿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资格。
对于多数局外人来说,政府公告的语言令人头脑发木。不过,在听了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的发言后,我认为这一切至少在逻辑上是令人信服的。他们显然已认识到,需要采取果断行动来应对国家面临的挑战。他们想做的事在经济和环境两方面都很有道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4.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华文媒体, 墙外媒体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