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 2013

纽约时报 | 中国军方制作电影抨击美国渗透

周四,一部由中国军方制作的影片在互联网上四处流传,这部充斥着阴谋论思维的影片时长100分钟,指责美国正在设法削弱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的控制,把美国的价值观强加给中国。


影片指责了美国采用的种种策略,包括两国军方的交流。长期以来,美方一直在推动改善双方在危机时刻的交流。这部音效阴沉的影片警告称,类似的访问意在腐化中国军官。


这部立场惊人强硬的影片名为《较量无声》,还把西方的非政府组织、美国和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以及中国国内的知名改革派人物列为攻击对象。它指责美国政府资助达赖喇嘛(Dalai Lama)、维吾尔族异议人士热比亚·卡德尔(Rebiya Kadeer)等流亡的少数民族领袖。


目前还不清楚,这段视频见诸网络的原因是当局的主动发布还是莫名其妙的泄露,不过,从周四晚间开始,视频逐渐从中国网站上消失。片子浓重的意识形态内容和宣教风格表明,制作方的目的也许是支持军队政委的工作,政委负责军中的意识形态教导工作,以及维持军队的士气、纪律和忠诚。就片子本身而言,它似乎提供了一个异常直接的机会,让人能够窥视中国军方领导层的冷战心态,以及中国政治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对美国的深度怀疑。


从粗劣的美钞图像,到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的标准图像,再到自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至奥巴马总统的美国历任领导人的模糊录影,影片把各种片段凑在一起,哀叹苏联的崩溃,并且警告称,如果无法抵挡美国政府渗透中国社会的邪恶行动,中国将面临同样的命运。


影片列出的制作方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参与制作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军方下属的国防大学。


国防大学校长、上将王喜斌出现在镜头前,阐述美国如何培植中国国内的“友好势力,也就是所谓的民主势力”,从“外部对抗党对军队的绝对控制”。他还抨击美中军官的互访活动,说美国会日益利用这种交流来实施“渗透”。


王喜斌说,我们必须采取谨慎的预防措施,留意最细微的细节,建立强大的政治思想防线。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敦促不情愿的中国领导人增加军方互访的次数,理由是这类互访能增加透明度和互信。最近几个月,几名美国国防部高官已经前往中国,或在美国招待他们的中国同僚,美国政府认为,这段互访高潮是一种进步。


[周四晚上,由中国军方制作的视频《较量无声》开始从中国的各个视频分享网站消失,但YouTube上依然有复制版。请在YouTube上观看该视频。]


周四出现在网上的影片版本没有显示拍摄日期,但含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上台以后的镜头。影片没有提及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前承包商雇员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斯诺登在6月公开了华盛顿全球监视项目的规模,为中国带来了意外的宣传良机。


视频点名指出了中国和美国的一些“恶势力”。


在中国,将近12人被指受到了美国的腐蚀,其中有学者和律师,也有落马的军方人员和被解雇的记者。视频展示了其中一些人的作品,并且加上了表示强调的下划线。被点名的人中包括茅于轼和贺卫方。84岁的茅于轼是一位自由派经济学家,去年在华盛顿的颁奖礼上被授予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Milton Friedman Prize for Advancing Liberty)。贺卫方则是北京大学的一位著名法学教授,倡导司法改革。


在美国方面,视频将矛头指向了非政府组织,其中包括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亚洲基金会(Asia Foundation)、国际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和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非政府组织是西方国家展示本国意志的软性触角,”视频中的解说员念道。自上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一直在促进美国和其他国家交流的富布赖特(Fulbright)项目被称为“美国文化入侵”的工具。


视频还对2004年应卡特中心邀请去美国观摩大选的地方官员表示了不满,称这些人参与了美国人希望在中国实现的“一个处心积虑的计划”。语调警惕的解说员指出,一名看完大选回国的官员写了一篇博客文章,称选举才是政府取得国家权力的合法途径。


影片将美国和英国驻香港的领事馆说成是间谍老巢,只不过没有实实在在地说出这个字眼。“大量信息表明,这两家领事馆的职责不止是列在纸上的那些,”解说员说。解说员指出这两家领事馆总共雇佣了900多名员工,并指责它们支持香港支持民主的“颠覆”运动。


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发言人拒绝对该影片发表评论。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南华早报 | 中国的“资金黑洞”

shadowbanking

中国不良贷款覆盖率自2007年稳定上涨,反映当局或许正为部分潜在违约做准备。



国家审计署预计将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公布地方政府债务报告。预计报告将揭露地方政府隐藏的问题,而由于最近几年中国债务积累太快,以致市场极为关注中国整体信贷风险。那么,中国的「债务炸弹」是快要爆炸了吗?


中国系统性风险日益加剧。据估计中国偿债率很高,足以引发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分析师认为问题即将爆发。但也许不至如此。由于中国不具有触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中国的债务问题尚不足以致命。中国金融系统的不良贷款覆盖率很高,有助中国艰难进行去杠杆化,并通过缓慢有序的债务违约,打破政府隐性担保政策。为免发生系统性崩溃,中国在中期内仍将限制资本账户开放,并选择性地实行宽容性监管。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一直滞后于信贷增长率,两者间的差距自2011年末以来一直扩大,显示持续增长的债务一直支撑着中国资产以产生收入,而所产生的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债务融资的边际效率逐渐减弱,催生了「资金黑洞」。一些分析师指出,中国负债持续增长,资金黑洞最终将导致危机爆发。


中国经济以前曾出现过资金黑洞。过去15年期间,有三次信贷增长大幅超过GDP增长。那么,为何此次要如此大惊小怪呢?这是因为以前这些情况,是中央政府有意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由此推动了信贷狂潮。1998-1999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2001年美国IT业泡沫破裂,2008-2009年经济大萧条,中国经济受到这些外部冲击的影响,中央政府因而下令银行实施无差别贷款,以挽救经济。


不过,这次始于2012年的资金黑洞并非由政策推动,而是影子银行活动所致,并非银行信贷。处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其放贷推动整体流动性自2009年以来持续上涨,令中国债务增长迅速,情况引起国际关注。国际清算银行最近一份研究报告便指出了这一情况。


国际清算银行发现,当一个经济体的私营企业偿债率快速上升至全年GDP的25%以上,金融危机将随之而来。例如1991-1992年的芬兰、1997-1998年的韩国、1990年初及2007-2008年的英美。这些国家后来都爆发严重的经济衰退。令人担心的是,据我估计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偿债率超过全年GDP的35%。


不过,将中国如今的情况与其他爆发经济危机的国家相比,目前是不合适的,因为在他国引发经济危机的因素是金融自由化、沉重的外债负担及开放的资本账户。这些因素在中国都不存在。芬兰、韩国及英美在金融危机爆发几年前,都积极解除本国资本市场、银行业及外汇市场的管制,而且都拥有开放的资本账户,一旦外国投资者失去信心大幅撤资,不断上涨的负债就会令经济大受打击。


中国的金融系统及资本账户仍是封闭的,几乎所有债务都是内债,因此面临金融压力时,中国不会受制于外国债主。还有一个关键:包括本人在内所有对中国偿债率的估计,都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没有债务到期后不会进入展期。但中央政府一直实施内债展期,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工具所借的贷款。在封闭资本账户下的债务展期,仍是阻止债务危机爆发的有效手段。


如果中国毫无解决措施,势将爆发危机。但情况并非如此。尽管过程缓慢,但中国领导层仍致力推动规管及结构改革,以助国家减轻债务负担。在经济增长周期性下降时,中国领导层对经济增长放缓采取容忍态度,并反对实施无差别货币扩张,这与过去的救市模式大相径庭。对于影子银行问题,中国领导层推出一系列新规管,限制银行借贷予地方政府融资工具,限制信托公司贷款予地方政府,并限制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从事理财产品业务。


考虑到中国金融系统僵硬且严重扭曲,中国仅能缓慢地去杠杆化。由于维持系统性稳定的成本很高,中国在中期仍将实施护大政策,并选择性地实行宽容性监管。而随着中国逐渐打破政府隐性担保政策,类似信托公司及发行影子银行产品的小型金融机构,当局在未来几年或许会任由其倒闭。但由于系统性问题,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及大型金融机构不太可能出现违约。中央政府必须在经济稳定及结构改革之间达成平衡。


的确,中国的系统性风险正在加剧,但仍不足以致命,且中央政府已开始着手解决问题。中国总体债务水平(包括企业、家庭及政府)低于其它许多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覆盖率很高,轻易便吸收一些潜在违约。据银行数据显示,银行的不良贷款覆盖率平均约为300%。远高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40%。欧洲的银行最近几年一直致力解决其庞大的金融压力,但即使如此这些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覆盖率自2008年仅上升约100%。


市场普遍担心银行股权消失,但除非出现某些金融灾难,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很低。必须注意到,中国不良贷款覆盖率自2007年稳定上涨,反映当局或许正为部分潜在违约做准备。如果这反映政策从扭曲信贷风险定价的隐性担保,转向规范资本定价的市场力量,在结构上是积极的转变。


罗念慈,法国巴黎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高级策略师,着有《The Renminbi Rises: Myths, Hypes & Realities of RMB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Reforms in the Post-Crisis World》(人民币崛起: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及改革的谜团、炒作及现实)一书,2013年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




© dapigu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