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5, 2010

希望温总理的讲话能很快实现

作者:横看天下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0-8-25
本站发布时间:2010-8-25 14:17:14
阅读量:80次
  近几天一些媒体如凤凰网等都热烈的报导温家宝总理在深圳特区考察工作的情况,并对温总理在深圳的讲话作了自己的特别解读,尤其是对于温总理有关要全面持久战推进改革的讲话特别热捧。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工作时讲:……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还讲:“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胆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在扩大开放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并明确地指出:“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必须承认,读了温总理的这一通讲话,确实让人感谢到心情激荡并产生冲动,使人们感到了温总理对中国的进一步改革的意志和决心,同时也看到了温总理对中国未来前途的急切地关注和担忧。
纵观现代的中国社会历史,中国社会的每一次的历史变革都是需要一位历史伟人、巨人来推动和引导。温总理这次“南方”的讲话,使人们自然会联想起来18年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当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后不久,在中国大地上就很快就掀起了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高潮,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时间内就很快的转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上来。这次温总理的讲话后会不会像一些理论家、评论家们预测的那样,也会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一场政治体制改革的高潮或者是热潮呢?据笔者的个人经历和经验判断是很难出现的,其判断的理由如下:
一、就目前来看,中央高层和地方各级部门就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目标和动力还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共识和形成统一的步伐。实际上,从胡温执政以来,多次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意愿,特别是中共十七大以后,高层领导也在不同的场所多次讲到要进一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议题,然而,这几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行走缓慢,姗姗来迟,一直是只听楼声响,不见人下楼,只打雷,不下雨。虽然全社会都热切地盼望尽快地实行政治体制的改革,社会大众也都热烈响应高层的领导的讲话和号召,急切的希望投入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潮之中,而实际的社会现状确是,政治体制的各项改革仍是一个不可踏入的禁区,不但是行动上的禁区,而且还是理论研究和讨论的禁区,有些话、有些观点仍被视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可以在媒体上发表的,仍存在用打棍子、扣帽子的手腕来压制这方面的研究、讨论和建议,意识形态的观念仍很浓烈。这种社会现象与高层领导的讲话成明显的反差,甚至大唱反调,这也暗示人们,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并没有真正的达成,从而也使人们对中央高层再次讲到所谓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言论的可信度下降,大多数人认为,高层的讲话只是一种政治姿态,是讲讲客套话,是走走场,并无真意。也就是说不要把这种讲话当成真的和报有多大的希望。说实在笔者也有同样的感受和感觉,认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并没有真正的动力,并没有要动真格的去干。所以现今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仍是来之党内和党的高层的决心,也就是说高层还没有真的下决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风险比想象的要大,任务很艰巨。中国30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是巨大的,同时在改革的进程中也是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任务艰巨。但不管怎样的难,总算把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难关给攻克了,在攻克经济体制改这个难关中,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象是执政者之外的组织机构和人群。可以说,这么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真正触及到当政者、当权者的根本利益,所有的改革措施都是指向政府之外的利益群体,政府和执政者不但在改革中没有丧失利益而且成为了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和获利者,政府官员们手中的权力不但没有因所谓改革而真正的放权和限权,反而更加集权和扩权。权力与资本结合,权力对资本和资源的垄断使得权力的寻租价格越来越高,权力和市场相结合成为了一种坚不可摧的权贵经济结合体,成了一个个的既得利益集团,这种经济体制改革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合理的集权理论依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受损群体大多数都是社会上的弱势阶层,尽管改革使他们的利益受到影响和损失,但他们没有话语权、没有抗争权,所以构不成对改革多大的阻力,就发生了老百姓群的“体性闹事”,也在以“维稳”和顾全大局的名意下被强大的公权力所压制住。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则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正好相反,政治体制的改革的真实要义和核心就是对执政者和官员们的权力进行限权、缩权、收权和放权,要当政者还权于民、让利于民,要他们服务于民,这种改革对当权的部门和执政者来说是不利的,让权、放权、恨权是个痛苦的事情,所以尽管中央高层领导积极推行所谓政治体制改革,但仍受到来之各方面的阻碍、干扰和拖延,高层的指示很难得到落实。另外中央高层也担心由于政治体制改革而影响到执政地位的动摇,所以在实际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也是有所顾忌的,信心不足和动力不够。实际上也是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但为了回应人民大众和社会呼声的强力要求,不得不在一些场所做出姿态,大声的呼喊一下,但并无真意的马上去实行,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风险和任务要大得多、难得多,所以作为执政者也不得不考虑再三的。
三、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列车缺少伟人的推力相助。回顾中国的历史变革过程,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历史的车轮在进入到历史的拐点时,需要有一位伟人来挥臂一推的力量相助,才能使这个列车驶入新的道路在新的征途不断前进,而目前中国社会正是缺少这个伟人力量的助推,这并不是说现在的领导人没有能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而是说他们还没有积蓄到那种振臂一呼人人响应的政治权威和政治资本,达不到当年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伟人的威信、威力。如当年邓小平在珠海讲了一句市场经济不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市场经济是手段,是工具,市场经济没有阶级性。就立马打破了横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障碍,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迈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宽广大道,可以说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比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还要“市场经济”。而如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没有经济体制改革的那么顺畅、顺利呢?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履步不前呢?这种雷声为什么打不出雨水来呢?说明雷声的威力和响声不够大,同是也表明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相当的大,没有巨人、伟人的权威、威力是很难推动的。大家想一想,政治体制改革的要义和核心是改革执政者手中掌握的权力,是把权力放到笼子里去的行动,这种改革就好比是与虎谋皮、狼口夺羊。发起这样的改革必须要有很大的胆量与勇气,必须自己有一定威力和能量。中国有句俗话:“打铁要靠自身硬”。同样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推进者自己有过硬的权威和充分的理由。邓小平之所以能推动得了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能打破经济体制改革的禁区,因为邓小平有着自己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政治资本、政治权威,政治号召力,而他的这些权威、政治资本是得到历史、人民和社会各界所认可和肯定的,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社会不搞经济体制改革就面临着国家经济崩溃危险的理由,所以他的一声号召是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即使就是邓小平这样的威信,但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和阻力)而现今的高层领导的威信、威望、号召力、政治资本和政治能量远不如邓小平,所以他们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确实有着很大的难度。对高层领导有着这样难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比如说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搞选举制吧,就会有人说三道四,他们会说:你们自己不是选举出来的,为什么我们要当官和提升时非要搞选举制?如在基层推广选举制,基层的官员会怎样想,他们同样也会说:你们做那么大的官,职位那么高都不经过选举,反而要我们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去层层考试、演讲、竞争,这算那一门子?大官可以到处空降,小官反而考(烤)得皮烂肉焦,这公平吗?正是这样现状,所以高层领导们在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权威、力量、理由方面是存在先天不足的。
四、从现实的社会各界的反应来看地,也没有迹象表明会出现一个政治体制改革的高潮。从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讲话后社会上的反应表现来看,国内的主流媒体并没有进一步的跟进宣传和热热评述讨论。如果讲话真是发起改革的信号和前奏,那按照中国主流媒体和宣传部门的工作规律和惯例,将会在各主流媒体上发起大讨论,各级的有关领导人将会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学习心得、在特定的场所有表态和表决心的举动,其他的领导人也会跟进解读和阐述,而实际这一切都没有出现,主流媒体也仅仅是作为一种惯例的新闻报导而已,这就表明了温总理的深圳讲话也仅仅就一个视察工作后的正常总结性讲话,并不是像某地媒体和某些理论家、评论家们预测的那样,未来将会出现一场宏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动作(或称运动),因此不会出现当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效应。
虽然温总理的讲话不能马上发生巨大的效应,但不可否定的是,温总理的讲话也向人表明中央高层决意改革的态度和决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定是会改革的,但不是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一下子有多大的变化、变革,所以人们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
当然,从个人的心情上来讲,笔者也是非常希望温总理的讲话很快变为真实。
(真的希望我文章中的观点是错误推断和判断,在中国的大地上真的很快掀起人们盼望已久的政治体制改革浪潮)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Friday, August 20, 2010

九死一生!55名重大海难的传奇幸存者

译者:outsidershirley2010年08月17日 13:01浏览量:244评论数:1
似乎最近这种排名格式在学术奖成就名单上应用颇多,十分流行。于是我觉得自己应该把它套在和学术奖截然不同的某种交通工具上试一试。在这个名单里,从10到1的数字显示了每个重大海难悲剧的生还人数。
频道:世界类型:文章标签:幸存者, 海难
似乎最近这种排名格式在学术奖成就名单上应用颇多,十分流行。于是我觉得自己应该把它套在和学术奖截然不同的某种交通工具上试一试。在这个名单里,从10到1的数字显示了每个重大海难悲剧的生还人数。

10.轻型巡洋舰朱诺号(Uss Juneau)
 



沉没时间:1942年
船上人员:820人
生还者:10人

轻型巡洋舰朱诺号是二战时,美国海军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队的第二名成员,1942年11月13日,在瓜达康纳尔岛(Guadalcanal同日军的一次战役中,朱诺号左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挣扎着驶离战场后,它遭到了日本潜水艇的堵截,左舷已破损的位置附近又被鱼雷击中。随即而来的弹药库的爆炸将船炸飞了一半,杀死了大部分的船员。不到一分钟朱诺号就沉了下去。100多名水手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上苦苦挣扎,等待八天后才会到达的救援飞机。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除了十位幸运的幸存者外,其余人员全部不幸阵亡。

亮点:这起沉船事件最受人关注的部分不是10名幸存者,而是船上五名沙利文兄弟乘客。这起惨剧让美国战争部特别制定了单独生还者方针(Sole Survivor Policy),主要内容就是同时服役的兄弟不能在同一作战单位,以免发生不测。《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这部片子的灵感便是来自于此。生还者称兄弟中的三人立刻就不幸遇难,第四个第二天也淹死了,兄弟中的第五人四五天后也淹死了。你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些资料。

9.西罗纳号(The Girona) 



沉没时间:1588年
船上人员:1300人
生还者:9人

西罗纳号是一艘地中海风格的三桅帆装军舰,或者说是一艘有桨的战舰。该船于1588年载着121名水手和186名水兵下水启航。当在基利贝格斯(Killybegs)港口抛锚修整时,他们遇到了两艘搁浅的舰队船只,船上共有1,000多名西班牙人。虽然西罗纳号最多只能承载500人,但如果继续留在爱尔兰则随时都有被英国士兵发现的危险。于是他们启航向苏格兰驶去,打算在那里修整船只后再继续驶向西班牙。西罗纳号上载有其他两艘船上大量的财宝。1588年10月26日夜,在启程后不久,它就在拉卡达海域(Lacada)——北爱尔兰巨人堤(Giant’s Causeway)西部几百英尺处触礁沉没。船上1300多人只有9人得以生还。

亮点:1967年,在西纳罗号沉没近四个世纪后,一个比利时水下考古学小组发现了它的残骸,并发现了有史以来在西班牙战舰上找到的数量最多的财宝。其中包括金饰、一块价值连城的黄金红宝石蝾螈挂坠、以及1200多枚金币和银币。为了纪念西纳罗号,北爱尔兰第一信托银行(First Trust Bank)在钞票的背面印上了这艘船,并在右下角印上了那个著名的挂坠。

8.亚美尼亚号(The Armenia) 



沉没时间:1941年
船上人员:约7,000人
生还者:8人

亚美尼亚号是一艘于1928年建成的双层客船,1940年苏联将它改造成了一艘医用船只。1941年11月6日,亚美尼亚号从苏联赛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驶向雅尔塔港市(Yalta)。在雅尔塔,俄国海军指挥部(The Russian Naval Command)要求船只在港口等待护卫队前来再启程。但第二天这艘船的船长并没有遵守命令,而是载着5,000名难民和伤员,以及另外2,000名未登记在册的平民和医疗人员,驶离了雅尔塔港口。德国空军发现了亚美尼亚号,并在距离克里米亚半岛(Crimean Peninsula)25英里(约合40公里)处向这艘脆弱的船只投掷了两枚炸弹。船体一分为二,不到四分钟就沉入了水中。虽然船身两侧的红十字标志清晰可见,但飞行员在发动攻击时却对其视而不见。一艘救援船只找到了仅存的八名生还者。亚美尼亚现今唯一仅存的一张照片摄于1928年在列宁格勒(Leningrad)波罗的海造船厂启航前。

亮点:侥幸生还的八名生还者之一,安娜斯塔西亚•波波娃(Anastacia Popova)回忆道:“我好不容易才从雅尔塔逃了出来,亚美尼亚号上满载着伤员和难民。当德国空军袭击船只时它立刻就沉了下去。这简直比下地狱还要可怕。人们纷纷涌向甲板,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我跳入了海中,朝海岸游了过去,十分虚弱,几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我甚至都不记得人们是怎么在海岸上发现我的。”每年5月9日【苏维埃胜利日(The Soviet Victory Day)】时,当地的老兵都会在亚美尼亚号失事的地方摆上花环,以纪念在这场海难中死去的7,000多人。

7.奥古斯特号(The Auguste)



沉没时间:1761年
船上人员:121人
生还者:7人

奥古斯特号是一艘装备齐全的帆船,它的工作是:在英国获得了魁北克战役(Battle of Quebec)的胜利后,将魁北克的士兵和官员驱逐回法国。1761年11月,这艘船启航前往法国。乘客中不乏一些富有的人,他们带着包括大量金银在内的毕生积蓄上船。持续几周的强风将船吹到了布雷顿海岬(Cape Breton)的海岸上,让其撞的粉碎。只有7人设法上了岸,活了下来。其中一位名为圣卢克•德拉科恩(Sainte-Luc de la Corne)的幸存者是法国殖民军队的授勋船长,他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所有的家人。他在描述这场沉船灾难时写道:“很难准确地描述出这场灾难有多么恐怖:那些留在船上的人们在哭喊着;那些努力想要保住性命的人徒劳地跳入海中;冰冷的雨不断从空中落下,我的孩子们已经全无生还的可能,我们筋疲力尽地倒在了陌生的海岸上。”

亮点:在接下来的200年里,人们一直没有找到奥古斯特号的残骸和其上装载的财宝。1977年,人们在浅水区域中发现了它,并在政府的监督下打捞了部分残骸。2000年,一个名为奥古斯特探险有限责任公司(Auguste Expedition LLC)的新队伍在获得了政府的允许后发动了更多打捞残骸的行动。他们在残骸处进行了深度发掘并找到了数千枚钱币和古老的工艺品。

6.英国皇家海军无敌号(HMS Invincible) 



沉没时间:1916年
船上人员:1021人
生还者:6人

1908年,无敌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打造的首艘战列巡洋舰。在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半岛战役中(Battle of Jutland),德国将领命令大洋舰队(High Seas Fleet)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峡(Skager-Rack)袭击英国巡洋舰和商船。在战斗过程中,无敌号撞上了一座正在发射炮弹的炮塔,导致船上的弹药库爆炸,并引发了连环爆炸。船体断成了两截,不到一分半钟就沉入了水下。皇家海军驱逐舰獾号(HMS Badger)只救出了1021名船上人员中的6名,他们在冰冷刺骨的北海中煎熬了20分钟,最终侥幸生还。幸存者之一——发射指挥官休伯特•爱德华•丹罗伊特(Hubert Edward Dannreuther)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教子。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要比德国惨重的多,但德国舰队还是撤回了它的港口。

亮点:皇家海军在1919年首次发现了无敌号的残骸。船只受到了1986年的《军事遗骸保护法》(Protection of Military Remains Act)的保护。1917年加拿大洛基山脉的无敌号山的名字就来自于这艘战列巡洋舰。下图是船在爆炸中碎成两半后随即拍摄的。水面上只剩船头和船尾还依稀可见。

5.阿托卡号(Atocha ship) 



沉没时间:1622号
船上人员:265人
生还者:5人

阿托卡号是负责将新世界的财富运回西班牙的船只之一。1622年9月6日,阿托卡号在圣玛格丽塔号(Santa Margarita)、圣母玫瑰号(Nuestra Señora del Rosario)以及其他两艘小船的护送下,在船队尾端行驶。在大约离西屿(Key West)35英里(约合56公里)处,五艘船一起遇上了猛烈的强飓风。它们的船帆被撕成了碎片,只能无助地飘向珊瑚礁。阿托卡号被海浪高高抛起,随后被摔到了一块礁石上,满船沉重的财宝将她拖向了大海深处。第二天一艘小商船来到残骸处救出了五名还紧紧抓着阿托卡后桅的生还者(三名水手和两名奴隶),他们是265名乘客和船员中仅存的生还者。

亮点:1969年,寻宝者梅尔•费希尔(Mel Fisher)和他的团队人员开始搜寻阿托卡号的财宝。他们花了数年的时间搜寻残骸,却一无所获。1973年,他们找到了和阿托卡号载货单上的数量及数目相吻合的三只银条,之后在1985年7月20日,团队发现了这个价值约为40亿美元的巨大宝藏。

4.莱克星顿号汽船(Steamship Lexington) 



沉没时间:1840年
船上人员:143人
生还者:4人

在1835年到1840年之间,莱克星顿号是往返纽约和波士顿之间最快的交通工具。1840年1月13日,它载着143名乘客及船员以及150包棉花从曼哈顿的东河码头启程,前往康涅狄格州的斯托宁顿城(Stonington, CT)。在离长岛约四英里(约合6.4公里)时,大副注意到船上有木头的部分以及烟囱的内部着火了。船员们试图扑灭迅速蔓延至棉花上并不断扩大的火苗,但却只是白费力气。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船员们放下了船上三艘救生艇。但因为船员们无法去引擎室关闭气锅,第一艘救生艇被卡在了桨轮中,坐在它上面的人全部当场死亡。另两艘救生艇的绳子在下水时被过早地砍断了,两艘船一落到水面就翻了过去。大船失去了控制,朝东北方向漂去,熊熊的大火吞噬着整艘船。午夜时分乘客们迫不得已地跳入了温度在零度以下的海水中。那些没有抓住附着物的人们被活活冻死。最后船终于完全沉了下去,但海上还有一些碎片在继续燃烧。四名生还者分别是:唯一生还的一位乘客切斯•特斯利亚德(Chester Hilliard)、领航员斯蒂芬•曼彻斯特(Stephen Manchester)、消防队员查尔斯•史密斯(Charles Smith),以及伏在一包棉花上漂浮了43个小时、漂到了东边50英里(约合80.5公里)以外的长岛诱谷(Baiting Hollow)的二副大卫•克罗雷(David Crowley)。

亮点:1842年人们曾尝试打捞莱克星顿号的残骸。当轮船主体被打捞到海面上后,人们在上面发现了一块重30英镑(14公斤)的银块。支撑船身的链条突然断裂,破碎的船体再次沉回了海峡底部。如今断成三段的克莱星顿号依然待在水下140英尺(42米)处,且上面还有一些尚未找到的金银。

3.胡德号战列巡洋舰(HMS Hood) 



沉没时间:1941年
船上人员:1415人
生还者:3人

胡德号是一艘排水量为42,100吨的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在二十多年里它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战舰。1941年5月,胡德以及威尔士亲王的一艘新战舰奉命搜寻从挪威开向大西洋的德国战舰俾斯麦(Bismarck)。5月24日上午,两艘英国战舰在冰岛西部发现了俾斯麦。在这场丹麦海峡之战中,胡德号的弹药库被至少一枚以上的炮弹击中,船身发生了巨大的爆炸。1415人中只有三人幸免遇难。这起事件震惊了英国及整个世界。三名幸存者分别是:泰德•布里格斯(Ted Briggs)(1923-2008)、罗伯特•欧内斯特•提尔伯恩(Robert Ernest Tilburn)(1921–1995),以及威廉•约翰•邓达斯(William John Dundas)(1921-1965)。皇家海军伊莱克特拉号驱逐舰在沉船两个半小时后成功地营救了他们。

亮点:海军将领查特菲尔德在《时代》的文章中这样总结道:“她之所以被摧毁是因为,她面对的是一艘比她先进22年的战舰。这并不是英国海员的错。真正要对此负责的是那些直到1937年,也就是二战开始两年前才同意重建英国战舰的人。”

2.皇家海军先锋号(HMS Vanguard) 



沉没时间:1917年
船上人员:845人
生还者:2人

先锋号是圣文森特(St. Vincent)系战舰为皇家海军打造的一艘排水量为19,250吨的战舰。她成为了大舰队(Grand Fleet)的一员,在北海执行任务并于了1916年参与了日德兰半岛战役。(见6)。1917年7月9日,当在斯卡珀湾(Scapa Flow)抛锚时,一次意外发生的爆炸摧毁了整个战舰,使其立刻沉入了水下。军事调查法庭(Court of Inquiry)一直没有找到引发此次爆炸的原因。一些专家认为很有可能是煤仓里未被发现的闷火使得无烟火药不断升温,最后发生了爆炸。先锋号的毁灭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意外爆炸事件,也是皇家海军最为重大的损失之一。上方图中的士兵威廉和烧煤工考克斯是仅存的两名生还者。

亮点:先锋号是英国舰队在一战中因相似的内部爆炸而失去的第四艘船。但人们仍然无法给出任何爆炸的相关原因。

1.邓巴号(The Dunbar) 


沉没时间:1857年
船上人员:122人
生还者:1人

邓巴号是一艘往返于英国和悉尼之间,为富人服务的著名船只。1857年8月20日,在海上航行了81天的邓巴号在大雨中到达了悉尼附近。杰克森港口入口附近的峭壁在恶劣的天气下变得模糊不清。船长詹姆斯•格林(James Green)曾多次抵达过杰克森港口,但这一次他认为他们走过了头并试图快速调转船头。船身突然横了过来,撞上了巨大的峭壁。峭壁撞断了中桅,船身也随即发生了断裂。一位船员,也是唯一的幸存詹姆士•约翰逊(James Johnson)(上图)发现自己被甩到了一块岩石上面。他就这样紧紧依附在这块摇摆不定的岩石上,两天后才被上面的人发现。其他乘客的尸体都被甩到了南岬的峭壁旁,鲨鱼和那些试图打捞尸体的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邓巴号的残骸至今仍是新南威尔士(New South Wales)最惨烈的失事残骸之一。每年在新镇的圣斯蒂芬教堂都会举行相关的纪念活动,大部分邓巴号的遇难者就埋藏在教堂旁一个巨大的坟墓里。

亮点:1866年,一艘明轮船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卡瓦拉(The Cawarra)的纽尔思卡(Newcastle)港口沉没,船上61名乘客及水手只有1人幸免遇难。救起这位幸存者的人是一位名叫詹姆士•约翰逊的灯塔管理员——也就是九年前邓巴号唯一一位幸免遇难的生还者。

Rich China, Poor China

http://www.pekingduck.org/2010/08/rich-china-poor-china/

he day we all knew would arrive is here, and according to Evan Osnos of the New Yorker, Chinadoesn’t know quite how to respond.
How did China respond to the exhilarating news that it has sprinted past Japan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Here’s what the Global Times newspaper says today, “The world ranking has brought China jealousy and vigilance…. Despite growth in G.D.P, which is only a number, natural disasters will continue to hit China, and American warships and Congress will continue to be aggressive towards China.”
Um—so you’re saying there won’t be cake? While the story has rated front-page treatment in the U.S., it has sent China into a frenzy of self-flagellation, in the hope of reminding people that it is still home to a lot of very poor people.
Obviously China’s new No. 2 status puts the country in a bind and reinforces the conundrum that China is an unbelievably rich and a desperately poor country. It’s awkward for the propagandists who on the one hand want to gloat about China’s ascending status, but who must also make sure the people understand that China doesn’t have the resources to end poverty.
Of course, real poverty (the kind that leaves people morbidly malnourished or even starving) has been all but eradicated in China, but, to put it in the words of a former Washington Post bureau chief, much of China remains “a third-, fourth- and fifth-world country” with a majority of its population living below the poverty lin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pectrum we have examples everywhere of those with money to burn. China is so rich, and so poor.
Of course, this is in some ways the oldest story on earth, and we have an increasing and inexcusable divide between the haves and the have-nots here in America, an open wound that’s only going to deepen and fester as unemployment continues to rise in what seems to be direct correlation with the salaries and bonuses dished out on Wall Street. The contrast in China, however, is a bit more dramatic, and the middle class a far smaller segment of China’s demographic. Osnos illustrates this point:
[E]very full-time China observer has had the experience of greeting a giddy visitor for dinner, after he or she has done the Shanghai-Beijing loop or visited a top university. You inevitably end up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local grump, trying to talk your glassy-eyed guest down from the chandelier. Standing outside the bus station in Xining earlier this month, watching the migrants stream in and out, I made a note to bring guests who want a fuller picture of China. It’s only a couple of hours by plane from Beijing, and it’s not a red herring. To reverse the roles for a moment, a visit to the 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 might not showcase America’s best angle, but if I were a Chinese investor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America lives beneath the top-line measures of its strength, I would probably want to make the visit.
China’s spin doctors are going to face an even tougher balancing act now as they send out the message that the country has reached a new economic milestone, yet remains in many ways poor and helpless. I like the way James Kynge expressed this contradiction in China Shakes the World back in 2006,
Although China is poised to overtake the UK to become the world’s fourth largest economy, on a per capita basis it ranks just above the world’s poorest nations, with an average income of just over $1,000 a year. Even if the country’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ne day becomes as large as that of the US, simple mathematics ordains that its people at that time will on average be only one-sixth as wealthy as Americans.
Look at how far China has come even since then. And none of this is to take away from China’s huge successes and unparalleled growth trajectory. It’s just an important reminder that there’s more than one China, and that as China’s GDP grows, the higher the tightrope will be strung for China’s propagandists who need to convey two distinctly discordant messages. I don’t envy them their jobs.

Thursday, August 19, 2010

朝鲜军用飞机误入我境内坠毁 朝方已道歉

新华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19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经有关部门调查,8月17日在辽宁抚顺失事的朝鲜军用飞机系因机械故障、迷失航向,误入中国境内坠毁。中朝双方已就有关善后处理达成一致。朝方就这一意外事件向中方表示了歉意.
  事件回放:
  一架不明国籍飞机在中国境内坠落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8月17日下午,一架不明国籍的小型飞机失事坠落在辽宁省抚顺县拉古乡。有关部门正对此事开展调查。
  在中国境内失事的飞机可能是朝鲜飞机
  记者18日进一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判断,昨天在中国境内失事的飞机可能是一架朝鲜飞机。飞机坠落损毁了一座简易民房,未造成中方人员伤亡。飞行员当场死亡。目前,中方正就此事同朝方进行沟通。

四川广汉垮桥列车坠河 1300名乘客逃生(图)

四川德阳市公安消防支队一名救援人员在现场告诉新华社记者,出事列车系西安到昆明的旅客列车,在经过石亭江大桥时,有两节车厢掉入江中,现已被冲出200米外

8月19日下午15时20分,从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两节车厢在四川广汉市境内掉进石亭江,被洪水冲出200米远。经过紧张的营救,车上人员已全部安全转移,未出现人员伤亡。参加救援的小汉镇武装部部长郑本禹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列车车厢坠江过程。

郑本禹说,事发时其武装部50名民兵正在抢修附近一处垮塌的河堤,接到消息,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展开救援,成为到达现场的第一支救援队。“当时雨下得很大,我们来到现场车内乘客哭的哭,叫的叫,乱成一团。”郑本禹说,民兵就用榔头敲碎车窗,解救车内乘客。

起初到达现场时大桥两个桥墩被冲毁,桥面呈“V”字形悬在空中。经过30分钟紧急救援,两节下陷车厢中近400名乘客被安全撤离。紧接着,桥面轰然垮塌,两节车厢坠入河中,冲至下游200米远。

下午17时12分许,大桥的又一桥墩被大水冲毁,桥面再次发生垮塌。据了解,抢险人员将对冲至下游的车厢进行加固,避免车厢冲走撞击到下游侨墩。旅客王伟平回忆起事发情形时仍心有余悸。他介绍说,事发时,他感觉到火车巨大的震动,并明显觉得车体在向下倾斜。王伟平的第一反应以为是地震了。大约20秒钟后火车停了下来,车内乘客都惊慌失措,列车员一边安抚乘客情绪,一边组织大家向前方安全车厢转移。


8月19日下午3时许,宝成铁路广汉段石亭江铁路大桥(广汉小汉境内)被洪水冲断,一辆从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火车第14、15节车厢掉进石亭江



大桥(广汉小汉境内)被洪水冲断,目前车上人员已全部到达广汉中学安置点,没有人员伤亡




8月19日下午15时20分,从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两节车厢在四川广汉市境内掉进石亭江,被洪水冲出200米远

民兵榔头敲碎坠河列车车窗

K165是一列从西安开往昆明的普快旅客列车。

昨日下午6时,记者在四川广汉石亭江铁路大桥看到它时,这列红皮列车已断成4截。其中,15和16两节车厢被冲到铁路大桥下游500多米远的河中央,半边陷泥中,半边露出水面。火车头到11节车厢已经过河,停在江南边的路基上。而第12到14节车厢停在大桥断裂的南部,剩下的第18节车厢停在断裂大桥的北部。

火车里面已不见行礼,火车窗户玻璃可以看到被敲碎的痕迹,晚8点,天黑下来时,停在桥上的第12节车厢里面灯还可以打亮。现场的铁路工作人员介绍,开灯是便于观察,防止火车继续滑入江中。

两节车厢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德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竹中强介绍,因为连日暴雨,德阳全市加强了防汛巡查力度。当日上午,当地民兵巡查中发现石亭江铁路大桥南边岸基处江堤出现溃坝,广汉市小汉镇人武部长郑本禹受命带领50多个民兵在此处加固江堤。

30多岁的郑本禹说起当时的紧张时刻,依然难掩激动。他是挥舞榔头敲碎火车窗户,救出遇险旅客的8勇士之一。当日下午3点15分左右,他们正在加固江堤,离他们10多米远的铁路大桥上,由北向南开来一列红皮火车,他们看着火车前10节车厢已经过桥,突然铁路大桥中间2个桥墩垮塌,火车后部15和16两节车厢掉下,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紧急!”郑本禹说,当时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几秒钟后他们反应过来,立即带领50多个民兵冲上铁路桥。

只有8名民兵手上有榔头,他们顺着铁路桥边一人多宽的人行道赶到垮塌处。“火车内的人乱成一团,哭喊声,求救声嘈杂一片。”郑本禹回忆说。

火车头被拉断后滑上路基,失去动力的中间几节车厢车门无法打开,车窗无法砸开,乘客不断求救。眼看V字形的两节车厢即将坠入江中,郑本禹带着8个手持榔头的民兵砸碎玻璃,开始救人。

里面推外面拉,近400旅客成功逃生

有榔头的民兵负责砸玻璃,剩下的民兵在外面拉被困乘客,里面旅客从里面推。2节车厢里近400名旅客很快被救出车厢,郑本禹估计,总共花了约20分钟。约10分钟后,人员全部转移安置,两节车厢也掉入江中。

宝成线是一条复线铁路,断裂大桥西边是另外一条铁路线。郑本禹说,近400人被救出不久,一列从南往北开出的火车驶过,“估计引起了震动,15和16节车厢彻底断裂,掉入滚滚石亭江”。

郑本禹说,他们往两节车厢内仔细观望过,“确认里面已经没有旅客了”。

武警消防支队防止车厢冲到下游阻塞河道

昨日下午6时,断桥现场的旅客被全部转移。石亭江北边靠近铁路桥的江底有10多米宽的溃堤,500多米远处,2节车厢被在建的成都到乐山高速铁路桥墩挡住。

昨晚,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带领60多个消防战士正架起大型探照灯,他们负责监视两节车厢,防止车厢被冲到下游,阻塞河道引起二次灾害。

黄强介绍,他们是下午3时19分接到报警,随后派人携带冲锋舟赶到现场。他介绍,到现场后2节车厢已被淤泥掩埋一半,没有发现遇险人员,铁路部门人员向其确认无人落水。


据德阳市813抢险救灾指挥部德阳市外宣办最新消息,宝成线广汉段列车由于铁路桥5号桥墩垮塌,行驶在铁路桥的列车被悬挂在桥上



垮塌前的石亭江大桥

旅客多自觉维护秩序安全转移 越座逃生者被制止

昨晚,出事列车上的旅客告诉记者,事发后车上一度很混乱,经多人自觉维护疏散秩序,约1300人顺利逃生。

41岁的黎通泉在13号硬座车厢。车子刚到德阳时,黎通泉到12号值班车厢补了一个卧铺,后到10号餐车准备吃东西。刚到餐车坐下来时,黎通泉车票还没来得及揣进口袋,火车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当时很恐怖,仿佛火车开到山路上一样”,黎通泉被抖坐在地板上。

黎通泉感到腰部剧痛,火车颠簸了半分钟左右,终于停下来。黎通泉说,列车长也在餐车,当时她“反应很快”,“很镇定”,要大家不要慌,并立即组织人群向已经过江的火车前部车厢转移。

黎通泉忍住腰部剧痛,从10号车厢转移到8号车厢上,有人扶他,还有人给他找位子坐。到了8号车厢,列车员继续要求旅客再向5号车厢转移。“当时我们也不知是桥墩塌了。”黎通泉说,他转移到5号车厢时,再也走不动了。此时,旅客开始使用车厢内的破击锤,击碎车窗玻璃,一一撤出火车,闪了腰的黎通泉最后一个被抬出。

14号车厢 军人指挥疏散

昨晚,西安乘客王伟平介绍,当时他在14号车厢头厕所内。15时15分左右,他上完厕所,到洗漱间准备洗饭盒,突然火车剧烈一闪,他的肋骨撞在洗漱台上,因没有扶住,接连被撞两下,“当时以为是地震了”。王伟平马上打开洗漱间的门,到过道上一看,车厢里乱作一团,一些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痛哭。

车身已经倾斜,车窗下可见褐黄色江水,“很恐怖”。王伟平说,坐在一起的昆明军区现役军人王晓斌和另外几名退役军人都站出来,大声安慰大家不要慌张,并要求大家排队疏散。

“我看到他们都不慌张,我也平静下来了,帮助维持秩序。”王伟平说,很快车厢内的人排成排,向13号车厢前进。“有人越过座位向前冲,被我们制止了,后来秩序就稳定了”。

王伟平介绍,当时车厢已成V字形,14号车厢一头挂在铁路桥上,一头稍微倾斜向江中,15号车厢倾斜得更厉害。外面有人砸车玻璃,15和16号车厢也有人从窗子翻出。

10多分钟后,王伟平附近的几节车厢内人全部疏散完毕。王伟平说,王晓斌是最后一个走出车厢的人,“他说里面已经没有人了”。

“今天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危险,感谢上苍保佑我……”王伟平日记这样写道。

根据旅客要求进行安置

现场指挥部介绍,1300名旅客随后被送往广汉中学安置。

从昨晚8时开始,根据旅客自愿要求,当地政府组织大巴,对距离近的乘客,用大巴送回家,大部分愿意乘火车的旅客,使用大巴转运到广汉火车站,转车回家。如果有乘客要求暂住,当地政府将免费安排食宿,暂时安顿在广汉。今日凌晨,新的K165乘务组已经把需要的乘客运往昆明。

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介绍,目前他们已向指挥部建议,如果上游不再有大水下来,暂时不做处理。如果上游近日还有大水,建议使用爆破或火炮轰击,处理两节车厢,防止其继续下冲,撞坏下游在建桥梁。昨晚,现场指挥部正研究抢险方案。



周雷:中国官方媒体的灾难叙事

灾害新闻传播,从实质来说,应该是在事件发生当下,促进问题的发现,导向问题的解决;促进多学科知识的集中关注,并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灾害和生态意识知识共享,激发知识界和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同类灾难比较、不同灾难的比对。

  中国甘肃的小城舟曲,因特大泥石流灾难,截至目前已造成1254人遇难。中国政府和公民于8月15日,对这些遇难同胞进行了全国悼念:降半旗、全国停止娱乐活动、公众自发或接受单位组织对逝去同胞进行哀悼、全国电视媒体全天统一播放中国官方媒体的救灾新闻。

  在中国,地质灾难、环境灾难、生态灾难等天灾,时常与一些不恰当的城市规划和地方救险防灾意识关联,很多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城市和乡村城镇化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也造成了一些设计上仓促和不足,进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此为中国人共知的常识,应该进行专门研究,这里暂时不提。在此,我想对中国官方媒体灾难叙事中潜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未来知识界可以共同完善一种对于灾难事件的认知,以济苍生。

  由于长期关注中国媒体的发展,加上本人自身的媒体从业经验,我意识到中国官方媒体某些内在运作逻辑,以及日常操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此次作为一个旁观者,连续多天分析中国官方媒体的灾难叙事文本,我意识到其中的一个严重缺陷,虽然我谈论的主要是主流电视媒体,但是其中的问题其实在中国其他媒介形式中也很常见。

  在8月15日的全国哀悼日,全中国的电视媒体播放平台都在转播同样的新闻节目,也就是中国官方媒体连日来进行的灾难报道回顾和动态更新,其中大量内容属于灾害回顾和寄托哀思。而在灾害回顾中,中国的官方媒体和其他许多次灾害报道一样,使用了大量好莱坞电影《勇闯夺命岛》(TheRock)的配乐——齐默(HansZimmer)为电影制作的电影音乐,其中舒缓的电影部分,用作灾害事件的情绪铺陈,而电影中拆弹、潜入夺命岛、制服歹徒等快速、紧张段落所用的音乐,用作中国军队和救灾人员进驻的配音。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Cage)和肖恩康纳利(SeanConnery)主演的这部影片,在中国具有相当高的认知度,中国官方媒体在此使用这类好莱坞电影音乐,远非第一次,而是多次频繁出现在灾难报道中(而另外一部电影音乐被官方媒体滥用的音乐,就是《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List),许多悲情的社会新闻,无论大小,都喜欢使用里面为犹太大屠杀谱写的小提琴音乐,用来表达感伤)。


  使用这则音乐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它首先暗示了中国许多媒体在媒介素养方面的深刻缺陷。中国的媒体记者整体上特别年轻,而且变动性非常大,整体上他们缺乏对社会事件整体认知能力;具体到传播技术,中国的许多媒体基本上在形式上以国外媒体为模板,特别是在所谓的“软实力”和国家对外传播方面。《纽约客》、《纽约时报》、《金融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彭博社(Bloomberg)、路透社(Reuters)等西方媒体,基本上都在中国有克隆版本。他们在模仿西方样式时,因为语体和政治修辞等复杂问题,容易学其形而失其意。在使用许多具体的媒介操作技术上时,往往无意中犯了特别严重的失误。

  对于受众而言,许多人或许没觉得新闻配乐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而这种无形的误操作和信息传达,正是中国官方媒体传播的命门所在:一场灾难和生灵涂炭,在传播技术层面上,和一场雇佣军绑架政府的好莱坞电影,使用同一声音模板;进入灾害现场的中国军队和救灾人员,对应着国家正义的在场和狂飙突进;深陷灾害中的舟曲民众和逝去生命,被集体嵌入一部电影里的叙事,等同于生物飞弹中受威胁和待拯救的无辜生命。这里面,不经思量的传播技术,彻底颠覆了灾害新闻本来应有的定义和社会功能。

  灾害新闻传播,从实质来说,应该是在事件发生当下,促进问题的发现,导向问题的解决;促进多学科知识的集中关注,并对公众进行必要的灾害和生态意识知识共享,激发知识界和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同类灾难比较、不同灾难的比对。作为长时间的报道努力,它应该促进灾害传播的数据库形成,知识的融合,并直接影响公共决策,防微杜渐,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和好莱坞电影音乐同时发生的误操作还有:对于政府救灾努力的错误关注和错误放大。在很多新闻场景,都出现了穿着军服的摄影师,围绕着一个被救出的灾民,聚集着多个政府系统和媒体系统的摄像人员。一个当地军人在其妻子距离他400多米远的民宅被泥石流吞噬的同时,他选择仍然服从军队命令,放弃“小家”和死亡之中的家人,去搜索更多的生命,除非一个人了解这种行为在中国的语境,否则这类行为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官方媒体在没有任何后续细节的情况之下,统一把它作为材料,收录在一种“灾害感动录”式的传播语体里面。

  随后,官方媒体将许多片段和感动图片,编上汪峰的一首歌《直到永远》,制作成一种准MTV的方式进行播放——一个小时之内播放了四遍,放完之后再用字幕飞出“众志成城”之类的励志语句。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我无意去怀疑这首歌中深藏的情感、前线记者的辛苦和媒介的善意,只是想指出一点:灾害新闻是不应该这么传播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8月15日,政府号召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庄严肃穆、集体哀悼,但是它没有禁止《勇闯夺命岛》和新闻MTV。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当13亿中国公民空出自己的注意力,所有的媒介频道让出自己的媒介资源,一统天下的官方媒介传播到底说出了什么?

来源:联合早报网

今天中午嘉兴一声巨响!

现在有那么几种网友的说法,到底真相是什么?! 

1、王江泾一锅炉爆.炸造成三死一伤 
2、飞机超音速震荡造成的巨响! 

3、飞机放了一个屁! 
4、嘉兴曙光医院附近的爆.炸 
5、19日上午10时50分,位于浙江嘉兴市大桥镇的浙江卫星控股有限公司储存化工原料的仓库发生爆.炸起火。事发后,嘉兴消防支队出动30多辆消防车火速赶往现场... 

6、惊爆惊爆,嘉兴市中山路发生天坑,巨响,实为天坑塌陷时产生的声响。 
7、最可恶的有人还说是 家在嘉兴论坛 附近发生了爆.炸!我汗。。。 

-------------------------------------------------------------------------------------------- 

听说是嘉兴锅炉大爆.炸,重钢高炉铁水泄漏,还死了三个人啊!!! 

我一个QQ群里大家都在聊,看来大家都感觉到了,这件事情不一般啊!!! 

聊天记录: 

中环南路表示以为是旱地雷声。///是的 我也感觉到了 我在城东路附近 ///我在大桥也听到了,房子有明显震感 ///我在加善也感觉到了///我在王店,与楼主描述相同///我在汽车商贸园,也有感觉,12点53分又响了一次。///我经济开发区也听到了 ///城东路也听到了 房子都震了 ///七星12点53分也听到,巨响两声 ///汽车北站也振动了! ///王江泾感觉也很强烈 ///我在桐乡也听到了,还当打雷呢 ///我在大桥家里都听到了,怎么回事啊 ///俺在开发区~也听到了~到底什么事呀~~? ///我在凌公堂也听到了,第二次了!到底怎么了?///我在海宁,当时在午休,猛然门窗震起来···还说今天的风真大呢!看来另有真相啊///市区和海宁均有感知~~~~~~~~~······ ///科创 这边也感觉到了 ///我在华云路也听到了!///我在洪合也听到了,还以为打雷了///我在嘉善惠民这边好像也听到了?? ///哈牢牢。三水湾也有听到,很响一声 ///我在新气象路,但是时间相对晚了些,大概12点半多///新塍人民感受到了,家家户户大门摇晃,我家车库玻璃裂痕明显 ///我在东方路,刚也听到了,一声巨响,///我也感觉到了,禾兴路上,我还以为打雷呢,开窗一看外面晴天,玻璃窗也有震动///听说是王江泾那有家工厂锅炉爆.炸了,不知道真假的 ///我在步云也听到了 ///市中心,梅湾花园,有明显震感,午休中,被震醒,12.55分左右,求真相.///俺在少年路当啊当~~~~~一声巨响。。。。。吓死俺了。。。。。///同事听说是海盐核电站发生爆.炸,未知,待消息 ///环城西路,中山桥处也听见了,是地震吗? ///我们汽车西站哪里也很明显,是否有爆.炸?等待真相。 ///我在三水湾也听到了,还以为是东大营开大炮。 ///中环南路也有,而且在13:00左右又有第二次 ///嘉兴月河也有感觉,门都震了 ///东方路中环北路也听到了 家里玻璃狂抖 楼下小毛驴狂叫 我以为是有人家装修呢///嘉兴中环南路中环西路交叉口,在睡觉被震醒了,起先还以为是工地上挖机 ///我城南 不过是1点左右 ,轰的一下, 地皮都慌了///我在余新也听到了,窗户振动 ///我家在江南摩尔,也听到了,权当是打雷!!
 

------------------------------------------------------------------ 

网友爆料: 

11点38分,有朋友说听到“彭”的声音,开发区昌盛路附近震感强烈,厂房振动,玻璃振动, 

震了一下 

今天天上飞机真多啊! 

刚才嘉兴又有声巨响,大家听到了吗,什么事情啊 

又爆.炸了!!! 

大桥镇化工园区方向突然一声巨响 

就刚刚,听到爆.炸声, 

我在北站附近都有听到, 

北京军事单位密集区两次爆炸 成排建筑夷为平地 20村民受伤

http://www.zaobao.com/zg/zg100819_007.shtml
(北京讯)北京市军事单位密集的丰台区长辛店乡一家研究所前天发生两次爆炸,有建筑物被夷为平地,至少20名村民受伤。
  据《北京晚报》报道,事发在前天凌晨零时50分许,位于丰台太子裕村南侧、一家负责研究、生产防爆产品的研究所,突然发生两次大爆炸,并引燃一处仓库。
  距离现场100多公尺的太子裕村受到波及,至少20多名村民受伤,多数村民房屋墙壁被震裂,村民彻夜在马路上度过,不敢回家。
  报道说,爆炸威力巨大,成排的建筑物被夷为平地,研究所的围墙完全被冲塌,屋顶的钢板被炸得扭曲如废纸团,许多砖瓦被震碎,钢板碎片、石块等,随强大的冲击波震飞到百公尺外的太子裕村中及附近马路上。
  据报道,村民当时都睡了,突然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从村南传来。从梦中惊醒的村民慌成一团,有人来不及披上外衣,仅穿内裤就冲出家门。
  另有村民表示,不一会儿,又一声巨响传来,火光冲天,空气中弥漫着类似塑胶烧焦的刺鼻气味,村民全都跑到村外的马路上躲避。
  不少村民被震碎的玻璃刺得遍体鳞伤,有村民被吓得脸色惨白,直喊“胸口痛”,伤势较重的村民被送至军方的七三一医院,轻伤的则被送到长辛店医院。由于爆炸地周边有包括中国航天研究三院、二炮、装甲兵工程学院等军事敏感单位,官方派出大批消防车、警车和急救车救援,警方立即对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并封锁现场一公里范围,直至上午9时许。
  警方解除封锁后,村民回家查看,发现多数房屋的墙壁被震裂。一名樊姓村民的两栋两层楼住宅,玻璃窗和屋内的玻璃隔墙被全部震碎,部分楼顶被掀翻,主卧室墙体开裂。
  针对发生爆炸的研究所是否有人员伤亡等情况,官方接受媒体查询时拒绝回应,仅称警方仍在调查中。
  丰台区长辛店乡位于北京西南方。

新疆阿克苏市发生爆炸案致7死14伤

2010-08-19 13:53:32 来源: 天山网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19日10时30分,新疆阿克苏市郊发生一起爆炸案,目前已7人死亡,14人受伤。警方在现场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
新疆阿克苏发生爆炸案致7人遇难14人伤新疆阿克苏市位置。
天山网8月19日讯 8月19日10时30分,阿克苏市郊发生一起爆炸案件。目前已造成7人死亡,14人受伤。当地政府正在全力抢救伤员,公安机关在现场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案件侦破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背景资料:阿克苏市简介
阿克苏市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为阿克苏地区的行署驻地。阿克苏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中又以棉花尤其是长绒棉为核心。此外还产粮食、水果、油料、甜菜等。工业则有纺织、水泥、化工等门类。
全市总面积2.33万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市辖 4乡2镇1场、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8.13万人(含流动人口10.48万人),其中,城区31.45万人,农村26.68万人;常住人口47.67万人,其中城区26.1万人,农村21.57万人。
2010-08-19 13:53:32 来源: 天山网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19日10时30分,新疆阿克苏市郊发生一起爆炸案,目前已7人死亡,14人受伤。警方在现场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
新疆阿克苏发生爆炸案致7人遇难14人伤新疆阿克苏市位置。
天山网8月19日讯 8月19日10时30分,阿克苏市郊发生一起爆炸案件。目前已造成7人死亡,14人受伤。当地政府正在全力抢救伤员,公安机关在现场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案件侦破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背景资料:阿克苏市简介
阿克苏市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为阿克苏地区的行署驻地。阿克苏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中又以棉花尤其是长绒棉为核心。此外还产粮食、水果、油料、甜菜等。工业则有纺织、水泥、化工等门类。
全市总面积2.33万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市辖 4乡2镇1场、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8.13万人(含流动人口10.48万人),其中,城区31.45万人,农村26.68万人;常住人口47.67万人,其中城区26.1万人,农村21.57万人。

亚洲时报:中国的禁书

原文:Closed books in China 

译文:亚洲时报:中国的禁书

作者:Sreeram Chaulia
发表时间: 2010年8月10日
译者:Fuge
校对:Andy Cheng (@adianch2010)、@xiaomi2020

36岁的持不同政作家余杰,本月将在香港发行一本富有争议的书。这本书因“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在中国大陆被禁。

这本书(今年晚些时候将会有英文版)用了一个很有挑衅意味的名字:《中国影帝温家宝》,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层中最重要的一位,67岁高龄的“人民总理”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而在国家媒体宣传中,温家宝被称作“温爷爷”。

几本谈论不是这么显赫的人物的书已经被迫只能在地下流传。但是在审查机构的眼中,正面攻击国家总理的书肯定是一本潜力巨大的异端邪说。余杰是一个倡导中国的言论自由的组织——独立中文笔会的创立者之一,在他最近的新书发行推介会上,他公开批评温总理和胡主席是不宽容的强硬派,说他们实际上精心伪造了一个自己关心民生疾苦的仁慈领导者的形象。

在2003年温成为总理之后不久,余的书在中国被查禁。而在此之前,他的书很畅销。余杰把温描绘成“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他认为自己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余杰已经向中国政府下了战书,称如果逮捕他,“将会毁掉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过去八年来共同努力建立起来的,开明的政府的形象”。据报道说,余的新书的中文版将在8月16日出版,英文版也会在稍后推出。

余透露说,最近,和人权人士刘晓波一样,他也受到了当局的审讯和威胁。但是他会继续他的工作,并利用香港出版业的自由环境让此书面世。刘晓波是一份呼吁改革的声明《08宪章》的作者,去年12月被判入狱11年。

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结束以来,中国大陆的亲民主知识分子越来越频繁地被秘密警察请去喝茶。这些“喝茶”过程中,知识分子受到礼貌但是微妙的警告,让他们的行为不要超过挑战中共政权的底线。

在毛的统治时期,作家和艺术家受到的攻击和迫害达到了顶峰。鉴于在西部偏远的西藏和新疆发生的骚乱,党的耳目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增加对异议人士的监视和进行软性威胁的程度。

西藏作家札加(笔名“学东”)将在本月面临审判,起诉的罪名是他在西部省份青海出版一本非小说类的畅销书《翻天覆地》(The Line Between Sky and Earth)中进行了“分裂主义”活动。这本散文集自2009年3月出版以来,在藏文读者中获得很大的反响。这本书劝告藏族的知识分子和公务员,要通过一场“和平革命”,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反抗中央政府在这一争议地区的强硬统治。


中国政府尤其将札加看作一根值得担心“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他是政府宣传部门的叛变者——他曾经是一家国营的藏文出版社的忠诚雇员,该出版社炮制了大量关于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以及1949年之前西藏的封建弊端的宣传书籍。

过去作为一名官僚,札加曾参与抨击藏传佛教,说它是“落后的”,现代文明的对立物。在中央政府2008年对僧侣的打击后,他的心灵经历了转变,变成一个尖刻的记录者。这种变化的轨迹正是北京极力避免的。

非法出版的《翻天覆地》的一些段落写道,由于“审判者使用的折磨方法”,“令我毛骨竦然”。这些话像是激怒中共这头公牛的红布。札加去年很快就被拘留。政府现在已经收集了一些冗长的札加的犯罪档案,他将在青海省会西宁受到惩罚性的判决。

肖建生案大概是最令人震惊的出版业知识分子触犯中共政府的例子。肖是温和的《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的作者。在2009年9月,这本书也是由促进言论自由的香港出版商,“新世界出版社”再版。这也是即将出版《中国影帝温家宝》的出版商。

跟余杰和札加不同,肖对中国过去的研究并不涉及共产党出现的阶段,也不是那么夺人眼球。这本书是肖20年研究和思考的结果。肖在书中避开了1949年后的当代剧变,而是想解答中国从古至今的政权更迭。这本书的重点是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和专制统治的本质。

肖没有对中共党首的进行人身攻击,相反,他严厉地谴责了“自秦代(公元前221—206年)以来的实行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帝国政府的横征暴敛”,随着元朝(公元1271-1368)的兴起,这些特征在中国社会再次回归。

2007年,审查者们决定在中国大陆禁掉这本书。令审查者愤怒的是,肖建生引发了批判强国渴望这种保守观点的思潮。

《中国文明的反思》赞扬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时期,比如宋代(公元960—1279年)。宋代的特征可以被归纳为小政府、商业自主、信仰多元化。通过追问为什么在宋以后的时代,“中国既没有出现古代的民主政治家,又没有像老子,孔子和孟子一样的伟大思想家,也没有在文化、科学、宗教和教育方面产生出创新者”,作者间接悲叹了当今时代对个人和群体创造力的各种限制。

深入的了解、跨时代的对比显示了中国在它巨大的物质进步背后黯淡的现实。这也是对中央政府合法性的主要依靠——经济“发展”模式的羞辱。

肖的这本书经常被盗香港来的访客偷运回大陆,在中国“盗火者”式的盗版市场上,这本书也因为肖的原创性的反思精神而成为畅销作品,即使是在中国经济自由化30多年后,这种反思精神在中国的公共领域还是难觅其踪。

肖认为,一个培养创造力、批判性的分析、观点多样的政治体制不仅能够带来公民自由,而且对中国长远的经济竞争力也有好处。如果保持对信息流动的严厉钳制,中国是否能够超越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在后工业化的知识经济中仍然保持领先地位?

北京的审查者们再清楚不过,对政权的存亡来说,一支笔的威力远胜于一把剑。但是想在21世纪领导中国腾飞的规划者们在这一历史现实面前将垂头搨翼:持久的赢家总是从允许思想自由沟通的开放社会中诞生。

Sreeram Chaulia 是位于印度 Sonipat的OP Jindal Global大学的世界政治学的副教授。

关联阅读:

《政府丑闻》博客:香港新世纪出版社:《中国影帝温家宝》






内容简
作家余杰在五年前便开始撰写《中国影帝温家宝》一书,对温家宝政府两届任期的外交、经济、文宣、教育、民生等诸多政策作深入的分析与评论。本书所引用之素材,均来自中国官方报道及国际权威媒体,但其分析与评述,全都出自一名独立知识分子的良心、勇气与学识,所谓“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者认为,“胡温”之一体化,如同“毛周”之一体化,是中国两千年来“君相共治”的政治传统的延续。

作者简介
余杰,一九七三年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文学硕士;一九九八年,其部分作品结集为处女作《火与冰》出版,同年,该作品被“席殊读书俱乐部”评为“ 十大好书”(文学类)之一,被视为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批评立场回归的标志;二零零零年,《为自由而战》获《亚洲周刊》(英文版)“年度最尖锐评论奖”;二零零二年,获纽约万人杰基金会之“万人杰文化新闻奖”;二零零六年,长篇小说《香草山》获香港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基金会之“年度文艺奖”;先后受邀欧美及港台数十所大学和学术机构任访问学者。
余杰是少数敢于说真话的中国作家之一,也是一名关注言论自由、公民权益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公共知识分子。因为其公共性的写作以及在人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领域的活动,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目录
鲍彤序:虚拟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 ——推荐余杰作品《中国影帝温家宝》
自序:战胜恐惧的“萨米亚特”式写作——兼论我为何批评温家宝

第一卷  从来白骨易成精 化作千娇百媚形
拒绝政治体制改革,信心与希望便是肥皂泡——评温家宝访谈录《信心与希望》
从蜗居中走出来的总理就能让人民免于蜗居吗?
屠童案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切祸患的根源都在中央政府——如何破解温家宝所说的宏观调控的“两难”局面?
谎言说了第二遍就能成为真理吗?——冷看温家宝与网民在线交流
温家宝为何学不到胡耀邦的真精神
温家宝真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吗?
陶兴瑶与阿米尔,谁更有尊严
拂天变而不畏,恤大乱而不知——评温家宝在西南旱灾灾区的言行
当总理,还是当地质专家?    ——评温家宝在江西、湖南水灾灾区的言行
练神功,挥刀自宫——温家宝及历届中办主任的荣辱升黜

第二卷  英雄巨像千尊少 皇帝新衣半件多
“活读书”与“死读书”——从赵紫阳与温家宝读书之差异说起
孩子们眼中的温爷爷有多么伟光正
温家宝恢复了爷爷的私立学校,却恢复不了民国教育的自由精神
温家宝转行当教师就能拯救中国教育的沉沦吗?
家宝“三顾”北大应当见什么人?
做官与做事——笑看温家宝与浙江大学学生的对话
伪善是温家宝与季羡林最大的共通之处
宦官已绝,文妖不绝
影帝的配角们
温家宝给香港学生题词背后的愚民毒素
剑桥大学无须向温家宝道歉

第三卷  山外青山楼外楼 人生经得几拳头
取消国保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第一步    ——致温家宝总理的公开信
我来体验温家宝打造的“服务型政府”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国保警察是如何陪我过“盛世”的
那个杀人的日子与我有关
文字难倾国,书生不造反——我被第二次传唤的经过
中国警察的新死法:维稳死
神州处处皆酷刑
理连城管都管不了吗?
中国政府的尊严是靠羞辱妓女来维持的吗?
“黄金时代的故事”继续在中国上演
你们的结局会比昂纳克更好吗?——读弗雷德里克·泰勒《柏林墙》

第四卷  自由平等遮羞布 民主集中打劫棋
我们需要叔叔辈的总理,不需要爷爷辈的总理
从毛泽东的木乃伊到胡温的御
温家宝是遇罗克的同龄人
温家宝与丹瑞大将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总理点石成金,小民脱胎换骨?
胡温真的关心艾滋病人吗?
看哪,这个用导弹对准弟弟的哥哥
戏法人人都会变,八仙过海比高强——从哥本哈根峰会、刘晓波案和谷歌事件看中美关系之变局
奥巴马的姑姑与温家宝的家人为何命运迥异?
难道只有第一把手才有资格改革吗?——从叶利钦终结苏联看温家宝的不作为
莫道人人说影帝,西游演罢是封神——温家戏班中“跑龙套”演员的“绝妙好词”

第五卷  何处不是人肉宴 古久帐簿几篇章
这些狗贪食,不知饱足——强烈抗议刘晓波被中共当局判处十一年重刑
不是胡温审判刘晓波,而是刘晓波审判胡温
胡耀邦对待魏京生与温家宝对待刘晓波之差别
既然缅怀杜重远,便当释放刘晓波 ——寄语叶公好龙的温家宝
反党与叛国——从陈独秀案与刘晓波案看威权与极权制度之差异
朱厚泽一眼看穿“胡温新政”和“中国模式”的真相
温家宝不必闻“赵”色变
中国的国情根本不特殊
有时,我们要下到井底仰望繁星——从“面包时代”的七七宪章到“蜗居时代”的零八宪章
从“六一”到“六四”,从“六四”到“六一”    ——“六四”屠杀二十一周年祭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一架不明国籍飞机在中国境内失事坠落

小型飞机坠毁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坠机地点大致位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起降航线方向上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8月17日下午,一架不明国籍的小型飞机失事坠落在辽宁省抚顺县拉古乡。有关部门正对此事开展调查。
坠机地点:抚顺县拉古满族乡内
坠机地点卫星图
一架不明国籍小型飞机在中国境内失事坠落图

时事报道》:据报一架朝鲜战机坠毁中国辽宁(2010年8月18日)

韩国媒体报道,8月17日下午,一架朝鲜战斗机失事坠落在辽宁省抚顺县拉古乡,造成机上一名飞行员死亡。
据中国 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 在抚顺县上空发现战斗机时,中国当局无法证实战斗机的国籍,但调查过程中证实是朝鲜军用战斗机。

中国的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当地时间昨天晚间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不过只是说,一架不明国籍的小型飞机失事坠落在辽宁省抚顺县拉古乡。

而另一位消息人士则指出,中国有关部门正在对战斗机飞到中国的原因和事故原因开展调查。

据推测,该战斗机可能是从朝鲜逃往俄罗斯的途中迷失方向,飞入了中国的。但是,也有猜测说,这可能是朝鲜空军叛逃越过中朝边境。同时,对于这架擅自闯入中国领空的战斗机,是否是被中方击落,也不十分清楚。

据悉,去年11月朝鲜货币改革失败后,朝鲜经济状况不断恶化,位于豆满江和鸭绿江等朝中边边境地区的朝鲜国境守备部队所属军人的脱逃事件越来越多。

军事专家们表示,这架战斗机看似是韩国战争期间的朝鲜主战战斗机、苏联米格-15战机。发生坠毁事故的抚顺县位于离朝中边境地区的新义州市200余公里之处。朝鲜空军部队位于新义州市,而空军部队所属直升机时常在鸭绿江周边进行训练。

中国的一些网站还刊登了部分目击网友的网上论坛对此的讨论。网友说看到飞机上有一人跳伞成功,地面上没有人员伤亡,还有网友指出,在事发之后,当地各部门省市领导都已经在现场拉上了警戒,武警、特警也在出事地点进行维持秩序。

一架不明国籍小型飞机在中国境内失事坠落图

Monday, August 16, 2010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0

The report, formerly called the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renamed the "Annual Report on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China," according to congressional and defense officials.


Downloa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its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ich has allowed China to achieve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has increased China’s international profile. These economic achievements, combined with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also enabled China to embark on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of its military. The pace and scope of 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 have increased over the past decade, enabling China’s armed forces to develop capabilitie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livery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as well as increase China’s options for using military force to gain diplomatic advantage or resolve disputes in its favor.
Earlier this decade, China began a new phase of military development by articulating roles and missions for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that go beyond China’s immediate territorial interests. Some of these missions and associated capabilities have allowed the PLA to contribute to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effort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disaster relief, and counter- piracy oper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recognizes and welcomes these contributions. Other investments have allowed the PLA to pursue anti-access and area-denial strategies. Still others appear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PLA’s ability for extended-range power projection, although China’s ability to sustain military power at a distance, today, remains limited. As the 2010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notes, “China is developing and fielding large numbers of advanced medium-range ballistic and cruise missiles, new attack submarines equipped with advanced weapons, increasingly capable long-range air defense systems, electronic warfare and computer network attack capabilities, advanced fighter aircraft, and counter-space systems.”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cultural ties continued to make important progress in 2009. Despite these positive trends, China’s military build-up opposite the island continued unabated. The PLA is developing the capability to deter Taiwan independence or influence Taiwan to settle the dispute on Beijing’s terms while simultaneously attempting to deter, delay, or deny any possible U.S. support for the island in case of conflict. The balance of cross-Strait military forces continues to shift in the mainland’s favor.
The PLA has made modest improvements in the transparency of China’s military and security affairs. However, many uncertainties remain regarding how China will use its expanding military capabilities. The limited transparency in China’s military and security affairs enhances uncertainty and increases the potential for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calculation.
As President Obama has said,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without disagreement and difficulty. But the notion that we must be adversaries is not pre-destined.” Sustained and reliable U.S.-China military-to-military relations support this goal by reducing mistrust, enhanc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broadening cooperation. China’s recurring decision to suspend military exchanges has impeded this effort.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will continue to use its interactions with China to encourage it to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in addressing common security challenges in Asia and globall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has a special responsibility to monitor China’s military and to deter conflict. Through force posture, presence, capability developments, and actions to strengthen alliances and partnerships,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monstrate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and ability to maintain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Asia-Pacific.